中国科学院| 植物所| 中文版| English| 全文检索

学术报告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新闻栏目 > 学术报告

第25期“青山研社”学术沙龙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 2024-12-12

12月12日上午,实验室第25期“青山研社”学术沙龙在植物所举办,贾娟副研究员分享了题为“土壤微生物残体积累效率及其调控因素”的报告。

贾娟主要利用生物标志物和单体分子碳同位素的方法研究土壤有机碳不同组分的转化过程及对气候变化的响应。相关成果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在Ecology LettersGlobal Change BiologySoil Biology & BiochemistryGeoderma 等学术期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中国博士后基金面上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等,任《植物生态学报》青年编委。


报告开篇介绍了土壤碳的形成过程以及微生物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指出相较于微生物碳利用效率(CUE),土壤微生物残体累积效率(CAE)更能有效评估微生物碳泵效率。贾娟利用单体13C同位素标记技术和葡萄糖添加实验,发现新碳输入改变了底层土壤分子组成,底层微生物主要利用新碳进行呼吸代谢,CAE较表层更低。对比不同树种和林龄下根际土与非根际土的CAE,研究发现土壤养分状况通过“植物-微生物互作”影响土壤固碳过程。当受碳限制而非氮限制时,有利于新形成的残体积累从而具有较高的CAE,且新碳输入可以促进老碳转化为微生物残体,形成相对稳定的土壤碳库。全球Meta分析表明,CUE和CAE的格局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草地CAE最高,而CUE在不同植被类型中没有明显差异,且二者的影响因素各有侧重。上述研究发现为理解、计算CAE和评估微生物碳泵效率提供了方法支持和理论基础。

报告结束后,与会人员围绕CAE和CUE的概念及测定方法、实验培养时间和新碳种类及其不确定性、CAE和土壤有机碳关系的建立及其生态学意义等问题展开进一步探讨。

本次沙龙以独特的全过程积累效率的视角,加深了与会人员对土壤微生物和土壤有机碳形成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