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 植物所| 中文版| English| 全文检索

个人简历
陈磊,研究生教育学历,博士学位
研 究 组 : 生物多样性与生物安全研究组
民       族: 汉
研究领域: 森林群落构建机制
籍       贯: 江苏宜兴
导师资格: 博士生导师
出生年月: 1983.11
职       称: 研究员
毕业院校: 北京林业大学草业科学
入职时间: 2006.9
毕业时间: 2006.07
办公电话: 010-62836139
电子邮件: chenlei@ibcas.ac.cn
   传真号码:
  • 学习工作经历
  • 科研项目
  • 所获奖励
  • 主要成果
  • 论文专著
  • 学习经历
    2002.09—2006.07 北京林业大学 学士;
    2010.10—2011.04 美国斯密斯热带森林研究中心 Research Fellow;
    2006.09—2011.0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博士

    工作经历
    2011.07-2020.0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15.06-2016.06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博士后;
    2020.02-至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

    任职经历

  • [1]"典型森林群落生态多样性维持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课题联系人,在研
    [2]"亚热带森林群落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科学院先导B项目,项目联系人,在研
    [3]"钱江源国家公园科研分析报告", 国家公园横向,主持, 在研
    [4]"亚热带森林群落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科学院先导B培育项目,项目联系人,已结题
    [5]"谱系相关的种间和种内相互作用对亚热带森林群落物种共存的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已结题
    [6]"群落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项目,主持,已结题
  • 1) 2006年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生;
    2) 2011年中国科学院长特别奖;
    3) 2012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
    4) 2013年入选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  1. 拓展了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理论:实验证明了植物同种密度制约是由有害的病原真菌和有益的菌根真菌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而非单一类群作用的结果。该成果拓展了基于病原菌-植物种内相互作用的经典群落多样性维持理论,丰富了经典的物种共存理论框架,为正确认识全球变化情景下的亚热带森林群落重构过程以及全球木本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提供了新思路(Science 2019, 第一作者)。F1000推荐
    2. 发现同种负密度制约效应和异种个体间的互利效应能够在群落尺度形成群落补偿效应:依托中国森林大样地平台,基于浙江开化古田山24公顷样地幼苗动态监测数据和邻居效应模型,从物种不同生境偏好角度切入,在局域和群落尺度阐明了生境过滤、同种和异种邻居间相互作用对森林群落幼苗存活动态的影响。结果发现,生境异质性对幼苗动态的相对贡献约占34.6%,同种负密度制约的相对贡献约占17.7%。物种生境偏好差异与群落补偿效应(稀有种优势)显著相关,仅当排除物种生境偏好差异后,同种负密度制约和种间互利才能够在群落尺度形成群落补偿效应,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小尺度物种相互作用不能促进群落物种共存的争论(Ecology Letters 2010,第一作者)。F1000推荐
    3. 评估了同种和谱系密度制约对不同森林群落构建的作用: 整合跨气候带森林大样地网络长期动态监测数据,评估了谱系与木本植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基于个体的种间相互作用研究方法,阐明了密度制约假说在不同森林群落多样性维持中一般性规律,证实在森林群落研究中不能简单利用谱系关系来预测群落结构以及种间相互作用(Ecography 2018, 第一作者) 。
    4. 阐明了年际环境变化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对亚热带森林幼苗更新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定量评估环境变化对森林群落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的理论框架,并利用连续10年幼苗存活监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发现环境变化主要通过改变群落物种间相互作用影响群落动态,间接效应的作用(43.9%)约为直接效应的两倍(22.2%),指出气候变化预测模型需要整合气候变化对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Ecology 2019, 第一作者)。
  • 5篇代表性成果:

    1. Lei Chen, Nathan G. Swenson, Niuniu Ji, Xiangcheng Mi, Haibao Ren, Liangdong Guo, Keping Ma*. Differential soil fungus accumulation and density dependence of tree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Science. 2019. 366(6461):124-128.

    2. Lei Chen, Yunquan Wang, Xiangcheng Mi, Xiaojuan Liu, Haibao Ren, Jianhua Chen, Keping Ma*, Nathan J. B. Kraft. Neighborhood effects explain increasing asynchronous seedling survival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Ecology. 2019. 100(11): e02821.10.1002/ecy.2821.

    3. Lei Chen, Liza S. Comita, S. Joseph Wright, Nathan G. Swenson, Jess K. Zimmerman, Xiangcheng Mi, Zhanqing Hao, Wanhui Ye, Stephen P. Hubbell, W. John Kress, Maria Uriarte, Jill Thompson, Christopher J. Nytch, Xugao Wang, Juyu Lian, Keping Ma*. Forest tree neighborhoods are structured more by negative conspecific density dependence than by interactions among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Ecography. 2018. 41(7):1114-1123.

    4. Chen Lei; Mi Xiangcheng; Comita Liza; Zhang Liwen; Ren Haibao; Ma Ke-ping*. 2010. Community-level consequences of density dependence and habitat association in a subtropical broad-leaved forest. Ecology letters 13, 695-704.

    5. 陈磊*; 米湘成; 马克平; 生态位分化与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研究展望, 生命科学, 2014, (02): 112-117.

学习经历
2002.09—2006.07 北京林业大学 学士;
2010.10—2011.04 美国斯密斯热带森林研究中心 Research Fellow;
2006.09—2011.07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博士
工作经历
2011.07-2020.02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助理研究员;
2015.06-2016.06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博士后;
2020.02-至今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副研究员
任职情况
科研项目
[1]"典型森林群落生态多样性维持及其对全球变化的响应", 科技部重点研发项目课题,课题联系人,在研
[2]"亚热带森林群落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科学院先导B项目,项目联系人,在研
[3]"钱江源国家公园科研分析报告", 国家公园横向,主持, 在研
[4]"亚热带森林群落多样性形成与维持机制",科学院先导B培育项目,项目联系人,已结题
[5]"谱系相关的种间和种内相互作用对亚热带森林群落物种共存的影响",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持,已结题
[6]"群落多样性的形成与维持机制",中国科学院青年促进会项目,主持,已结题
所获奖励
1) 2006年北京市优秀本科毕业生;
2) 2011年中国科学院长特别奖;
3) 2012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奖;
4) 2013年入选青年创新促进会会员
主要成果
 1. 拓展了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理论:实验证明了植物同种密度制约是由有害的病原真菌和有益的菌根真菌相互作用共同决定的,而非单一类群作用的结果。该成果拓展了基于病原菌-植物种内相互作用的经典群落多样性维持理论,丰富了经典的物种共存理论框架,为正确认识全球变化情景下的亚热带森林群落重构过程以及全球木本植物多样性分布格局提供了新思路(Science 2019, 第一作者)。F1000推荐
2. 发现同种负密度制约效应和异种个体间的互利效应能够在群落尺度形成群落补偿效应:依托中国森林大样地平台,基于浙江开化古田山24公顷样地幼苗动态监测数据和邻居效应模型,从物种不同生境偏好角度切入,在局域和群落尺度阐明了生境过滤、同种和异种邻居间相互作用对森林群落幼苗存活动态的影响。结果发现,生境异质性对幼苗动态的相对贡献约占34.6%,同种负密度制约的相对贡献约占17.7%。物种生境偏好差异与群落补偿效应(稀有种优势)显著相关,仅当排除物种生境偏好差异后,同种负密度制约和种间互利才能够在群落尺度形成群落补偿效应,解决了长期以来关于小尺度物种相互作用不能促进群落物种共存的争论(Ecology Letters 2010,第一作者)。F1000推荐
3. 评估了同种和谱系密度制约对不同森林群落构建的作用: 整合跨气候带森林大样地网络长期动态监测数据,评估了谱系与木本植物种间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基于个体的种间相互作用研究方法,阐明了密度制约假说在不同森林群落多样性维持中一般性规律,证实在森林群落研究中不能简单利用谱系关系来预测群落结构以及种间相互作用(Ecography 2018, 第一作者) 。
4. 阐明了年际环境变化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对亚热带森林幼苗更新的影响:首次提出了定量评估环境变化对森林群落的直接和间接效应的理论框架,并利用连续10年幼苗存活监测数据进行了验证,发现环境变化主要通过改变群落物种间相互作用影响群落动态,间接效应的作用(43.9%)约为直接效应的两倍(22.2%),指出气候变化预测模型需要整合气候变化对种间相互作用的影响(Ecology 2019, 第一作者)。
论文专著

5篇代表性成果:

1. Lei Chen, Nathan G. Swenson, Niuniu Ji, Xiangcheng Mi, Haibao Ren, Liangdong Guo, Keping Ma*. Differential soil fungus accumulation and density dependence of trees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Science. 2019. 366(6461):124-128.

2. Lei Chen, Yunquan Wang, Xiangcheng Mi, Xiaojuan Liu, Haibao Ren, Jianhua Chen, Keping Ma*, Nathan J. B. Kraft. Neighborhood effects explain increasing asynchronous seedling survival in a subtropical forest. Ecology. 2019. 100(11): e02821.10.1002/ecy.2821.

3. Lei Chen, Liza S. Comita, S. Joseph Wright, Nathan G. Swenson, Jess K. Zimmerman, Xiangcheng Mi, Zhanqing Hao, Wanhui Ye, Stephen P. Hubbell, W. John Kress, Maria Uriarte, Jill Thompson, Christopher J. Nytch, Xugao Wang, Juyu Lian, Keping Ma*. Forest tree neighborhoods are structured more by negative conspecific density dependence than by interactions among closely related species. Ecography. 2018. 41(7):1114-1123.

4. Chen Lei; Mi Xiangcheng; Comita Liza; Zhang Liwen; Ren Haibao; Ma Ke-ping*. 2010. Community-level consequences of density dependence and habitat association in a subtropical broad-leaved forest. Ecology letters 13, 695-704.

5. 陈磊*; 米湘成; 马克平; 生态位分化与森林群落物种多样性维持研究展望, 生命科学, 2014, (02): 112-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