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新闻资讯
科研动态
项目介绍
课题进展
研究成果
数据资源
政策文件
资料下载
 
新闻资讯
当前位置:首页 > 首页链接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新闻资讯
 

科技部启动北方农牧交错带退化草地治理技术及示范项目

发布时间:2017-02-04       点击率:507

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科技部会同环境保护部、中科院、林业局等相关部门及西藏、青海等相关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制定了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典型脆弱生态修复与保护研究”重点专项实施方案。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韩兴国研究员主持申请的“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退化机理及生态修复技术集成示范”属于重点专项2016年第一批获得资助的项目。

本项目整合了中科院植物所、沈阳应用生态所、生态环境中心,北京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亿利资源集团等中国生草原治理及生态修复的骨干力量。依托3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个国家工程实验室和15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分布在农牧交错带典型区域多个长期野外研究站,为解决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退化问题,发展生态草牧业、实现“牧民增收”和“精准扶贫”带来利好消息。

项目意义:

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面积70余万km2,主要分布在宁陕黄土高原、内蒙古银山北麓、京北坝上和蒙辽平原等地带(图.1)。长期以来农牧业过度经营、开垦开采和气候变化导致该区域80%的草地发生退化,草地生产力下降,生态系统功能受损,极大地制约了社会经济良性发展。

 

图.1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主要分布区域

总体目标:

本项目将针对农牧交错带草地退化的形成机理和恢复的限制因素,恢复生态学基础理论研究、治理与产业化技术研发、县域示范和新兴产业培育,阐明该区域草地退化过程和驱动机制,研发退化草地快速、稳定恢复技术,筛选并集成生态产业技术,形成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治理、生态产业、生态富民相结合的退化草地治理技术方案及模式。

研究内容:

项目将围绕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示范研究和生态产业三个模块。通过对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退化现状格局和发展趋势,人类活动和环境变化驱动下的退化草地形成机理、恢复重建机制与适应性管理范式基础研究,提出针对宁陕、阴山北麓、京北和蒙辽农牧交错区的风蚀水蚀退化草地修复、沙化草地与撂荒地快速恢复、劣质化草地改良与生产力提升、破碎化草地集中连片与土地整治等技术体系,并设置总面积达4万余亩的4个县域示范区,研发并集成农牧交错区恢复示范技术体系,建立农牧交错带生态草牧业产业体系,新兴生态产业孵化与生态产业园建设。

预期效益:

在科学研究层面,本项目以北方农牧交错带退化草地为研究对象,研究退化草地形成的历史、现状,预测草地未来趋势,通过对草地退化时空差异性的分析,采用区域生态系统服务权衡模型将生态系统服务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为因地制宜开展退化草地的恢复奠定科学基础;以草地退化和生态修复进程中关键土壤生态过程及地上-地下的关联和互馈机制为切入点,将退化草地植被恢复与地力提升相结合,为退化草地土壤修复提供理论依据;通过草地生产力提升与资源均衡利用、生态系统多样性-生产力-稳定性关系以及生源元素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揭示草地水分、养分耦合机制,创建适用于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资源均衡调控理论,同时进行生产力及多样性现状及潜力评估,并据此完成草地功能模块划分,以期为典型农牧交错区退化草地治理提供理论参考。

在技术研发和区域示范方面,针对不同功能模块的植被与资源特征,制定以生产力提升或多样性保护为重点的草地管理方案,建立基于水分、养分和能量平衡的草地利用技术体系。共性技术方面主要包括围封、补播、轮牧、病虫鼠综合防控等成熟技术的集成,结合草地缓释肥、草地复壮复合菌剂、土壤保水剂、胶凝剂等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形成共性技术体系;针对典型区域特点,突破破碎化草地的土地整理、集中连片,劣质化草地的植被重建,风侵草地的表土保护和植被优化,侵蚀草地的水土流失防控等个性技术;创新人工饲草料高效生产技术体系,充分利用交错带农作物秸秆优势采用青贮及菌剂腐熟等技术转化为饲料,实现天然草地的人工草地的功能置换,使草地生产功能与生态功能的均衡提升,构建蒙辽、京北、阴山、宁陕农牧交错区草牧业均衡发展的技术体系的产业模式。

在生态产业方面,建立企业参与,产学研相结合的退化草地生态恢复产业模式。建设牧草种子银行、特色种养植生态产业园、智慧牧场、大数据库平台,实现草牧科工贸一体化,推进精准扶贫,为我国退化草地提供治理模式,为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或政策调整提供可资借鉴的样板,为我国草原牧区发展经济和保护环境提供典型生态产业案例;创新传统的草牧业产业模式,从以草地植被盖度为主要指标的恢复指标转变为草地植被生产力和牧草质量同步提升,以草畜平衡为切入口的特色生态畜牧业产业模式,并在北方农牧交错带推广应用。

社会经济效益方面,在蒙辽、京北、阴山、宁陕农牧交错区建立4个县区尺度的草地恢复与生态草牧业试验示范区,2个生态产业示范基地,退化草地快速恢复核心示范区4万亩,亩增效益40-80元,累计示范辐射300万亩,预期累计社会经济效益1.8亿元;建立人工草地高效示范核心区0.8万亩,亩效益160-240元,预期示范推广40万亩,累计社会经济效益0.8亿元;通过饲草料加工及生态草牧业产业设计,将实现农作物秸秆饲料化、饲草料加工等约20万吨,预期社会经济效益约0.3亿元;通过生态牧养累计新增牲畜120万头,社会经济效益约1.8亿元;通过产业示范带动农牧交错带农牧产品升值、草牧业物流、生态旅游及精准扶贫等带动农牧民致富等约产生社会经济效益约1.2亿元。以上累计预期将产生社会经济效益5.9亿元。

生态效益方面,通过草地植被恢复、土壤改良、农作物秸秆利用等技术推广,生态草牧业模式的应用,保持水土,减少风蚀,增加碳汇,提高草地生物多样性、稳定性及生态系统功能,实现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的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巩固草地的生态屏障功能,保障我国的生态环境安全和生物资源安全,全方位提升北方农牧交错带草地生态服务功能。

 

地址:北京市海淀区香山南辛村20号,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 邮编:100093 电话:010-62836263/62836978 传真:010-82596146
Copyright © 植被与环境变化国家重点实验室 All Rights Reserved 技术支持:青云软件